筆者在年輕的時候,很喜歡看課外讀物,常常看的廢寢忘食。曾經在古龍的武俠小說裏提到,楚留香因自小鼻子不好,就練成皮膚呼吸,跟水母陰姬在水裏打鬥時,因呼吸較長,所以打敗了水母陰姬。讓筆者好生羨慕,就將皮膚呼吸四個字記在心裏,想以後若有機緣也要練習一下看看。

  其實人的呼吸除了用鼻子外,皮膚也有做呼吸的動作,只是我們沒有去體會而已,如嬰兒還在媽媽的肚子裏的時候,除了靠臍帶輸送養分,其實也靠皮膚呼吸從媽媽的體內吸收空氣及養分,也就是所謂的胎息。再舉一例:夏天時天氣炎熱,毛細孔張開散熱、流汗,是不是皮膚呼吸的一種?人在水中游泳,如果站在水中,只露出頭來,是否會感覺呼吸困難?當然有些人解釋那是水壓。曾經聽說有人拍戲,拍少林寺十八銅人,需全身塗上金漆,久了以後產生中暑、腎衰竭的現象,是否也可做一另一証明呢?

  相信讀者在練習呼吸時,對於舌抵上顎會有些疑惑,因為有很多不同的教法,有人說舌抵上門牙後牙齦,有人說舌頭倒捲,舌尖抵喉頭上一片軟肉的上方等,筆者初期練習時,舌尖因調息而自動輕抵上門牙後牙齦,旦其餘舌苔部分則會上貼牙齦後方凹槽的地方。調息日久,發覺舌尖會不自覺用力,會把上顎輕輕向上推,造成牙齒不易輕閉,故順勢將舌尖放輕抵牙齦後凹槽部最凹的地方,如此牙齒即可不必費力就能輕鬆扣齒,而舌頭此時的感覺有點像眼鏡蛇抬頭做勢攻擊的樣子,(當然舌頭仍然不能以力將它上提,而是自然飛貼),其實每個人的舌頭有大有小,有長有短,只要感覺舌頭在調息時自然上貼,不會將牙齒推開,造成牙齒無法閉合即可,不必太在意何謂真正舌抵上顎的位置,以免過於分心更為不妥。

皮膚呼吸的方法如下:

  靜坐調息,鼻進鼻出,待呼吸順暢悠長後初期將意念轉至前面皮膚,此時改變呼吸方式觀想吸氣時氣息由前面進入,呼氣時氣息由皮膚出去,此時讀者會問:那鼻子是否要停止呼吸?答案是不要管它,放任自然,此時鼻子仍會有些微氣息進出,但練習一般時間後,即可感覺氣息多由前面皮膚進入,些微氣息由鼻子進出。待駕輕就熟,練習一段時日後,改以觀照方式進行前面皮膚呼吸,(不包含頭)。再假以時日,熟練後再依同樣方式練習前、後方皮膚呼吸(仍不包含頭)。等前、後皮膚呼吸都達到能以觀照方式自然呼吸時再練習臥姿、立姿甚至走路皆可練習。

  筆者練習皮膚呼吸時,體會到如果氣息只由前面進出,身體容易發熱,尤其是夏天,很容易出汗,如果練太極拳時,呼吸由前面皮膚進出,更是汗如雨下,可是如果皮膚呼吸時氣息只由身體後方進出,在冬天時會感覺越練越冷,甚至手、腳有冰凍麻木的感覺,如果氣息由前後皮膚同時進出,則感覺全身暖暖如春天,既不會太熱,也不會太冷,此時筆者懷疑古人所謂寒冰掌、熱火掌是否只是身體內部的體會,而不是一般電影表現用內力將水變冰或煮滾?亦或者筆者功力不足尚無法達到發於外的功力吧!筆者又想到民間傳說陰間鬼魂附身時,背脊會一陣發涼,是否就是寒氣由後方進入?所以在練習皮膚呼吸時,先練習前面皮膚呼吸為佳,待前、後皮膚均能做自然的皮膚呼吸時,膽大的讀者也可放鬆心去體會皮膚由前或由後進出的炎熱、寒冷的感覺!(但需一般長時間體會,並不是一、二天的功夫即可體會的)。

前、後皮膚同時呼吸熟練且臥、立、行均可自然暢時,開始練習前後及兩側的皮膚呼吸不要忘記人是立體的,並不是只有前後兩個平面而已。練習兩側皮膚呼吸時,記得要觀想氣息由全身四週同時進出身體才是正確,而不是單方面氣息出入而已。再經一般時間後即可加入頭、手、腳做真正的全身皮膚呼吸,此時會感覺有些手忙腳亂,呼吸時顧的了上面、顧不了下面;顧的了手、顧不了腳,不用急,慢慢來,有耐心的練習,自然慢慢得就能熟練了。此時感覺全身細胞在吸氣時會膨脹起來,好像全身充滿空氣一樣,非常舒服,可是在別人眼中,你好像也變胖了,其實人並未變胖,只是充滿空氣而已。

勤練至此,就需要將自己的呼吸氣息變得越悠長細緩越好,否則進入下一階段會比較辛苦。

到了全身皆可自然順暢的皮膚呼吸後,此時的靜坐,要將呼吸變得更長久,在吸氣時,將氣息進入皮膚並繼續深入五臟六腑,使五臟六腑都充滿氣息後再慢慢呼出換氣,切記吸氣時不能太用力,僅能稍用觀想而已,以免反而造成全身僵硬,練習靜坐調息的同時,也可到空氣清新的地方練習立、行、臥、坐等各種姿勢的深層皮膚呼吸,待達到自然鬆弛、順暢才算達到要求。

  在練習兩側及頭部皮膚呼吸時,可感覺臉部兩側在吸氣時自然內收,造成牙齒自然輕閤而不必用力,這才達到牙齒輕閤的要求。

在深層皮膚呼吸成功後,即可再改變觀念,將自己觀想成黑洞一樣吸氣時氣息進入體內,呼氣時氣息再更進入而凝聚體內,此時就可體會張三豐祖師爺所謂:「處處皆丹田。」或可將進入之氣息凝聚下丹田之內,但是這些氣息進入體內如果將它觀想凝結成球反而不佳,應感覺自己如黑洞般,將吸入的氣息凝結體內,但並不佔空間似可無限制凝結縮小一般,才是正確。這時開始感覺身體開始內縮,一段時日後,旁人亦會感覺你變瘦了,到了多年後即會仙風道骨之型態出現。

此時再一轉念,使全身更形放鬆,慢慢感應不到氣息由皮膚進出,(此時應感覺到全身放空)。只感應到體內自然律動,全身氣息仍在繼續凝結當中,此時即可進入所謂胎息階段。練習至此,也可算是碩士畢業了。

也許有讀者認為我何必這麼費時、費心、費力,直接由皮膚呼吸開始練習,或更深入直接練習胎息不更省時省力?其實這就是筆者在本書初期所說按部就班的意思,如果不由腹部呼吸開始,就比較感受不到氣息的存在,感受不到氣息的存在,練來練去也不知道是對是錯,白忙一場而已,而且循序漸進的練習,全身的僵硬度才會慢慢一點一點的放鬆,如果想一步登天,在全身的僵硬度仍在的情況下如何感受「空」的存在?在「氣息」及「空」都無法感覺的情境下將只是空談,或對「氣」就只有抱持懷疑的態度,而拒絕它了。

當然也有所謂「天才」因領悟力強可跳階練習,如六祖慧能,雖然不識字,聽人念經也可領悟「空」的存在,但別忘了六祖慧能在承接五祖衣缽後跑到南方隱居獵戶的地方,也要修練一段時間後才能把領悟的東西真正發揚出來。所以讀者不要過於急躁,慢慢的練,就好比用文火慢慢的練,自然會有成功的一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