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調息時一般可用站姿、坐姿、臥姿、走路等各種動作、姿勢來做,但是如果想長時間調息(超過二十分鐘以上),則以靜坐為宜。走路時調息,若心神太過,產生視而不見,遇突發狀況,反應較來不及,所以較適合用來感應呼吸中的腹部呼吸。站姿調息初期尚可,可是如果站太久,腿會酸,分散注意力,臥姿調息最怕調一半就睡著了,所以在調息的時候,如果想要長時間調息,還是以坐姿為最。

靜坐的姿勢有雙盤、單盤、兩腿交叉、正襟危坐四種,一般老師多希望學生能用雙盤,(各種坐姿如何坐,坊間很多書籍均有詳細記載,本書不再贅述)。但筆者認為應該依照個人體質、筋骨柔軟、鬆緊度去選擇坐姿,如印度人雙腿較長,對於雙盤很簡單就可以做出來,筆者雙腿又粗又短,筋骨又硬,單盤、雙盤都盤不起來,兩腿交叉而坐不一會兒又酸又麻,勉強撐持超過十五分鐘,雙腿即失去知覺非常難過,且下坐後頭會暈,雙腿無力又酸又麻,全身非常不舒服。所以選擇正襟危坐,靜坐時很放鬆,靜坐的很舒服,所以讀者可依自己體質選定坐姿,不需過於強求何種坐姿。

靜坐時雙手可合抱、可結印、可放膝上,以輕鬆舒適為宜。一般坐姿要求舌抵上顎、收下顎、提肛、涵胸拔背、虛靈頂氣,其實初學者不用要求這麼多,這些要求在調息一段時日後,當氣從尾椎向上升起的時候,自然就會有尾椎向上的感覺(這才是提肛),在氣從四方進入胸腔,再由脊椎向上升時,就有涵胸拔背的感覺,氣繼續往上,自有收下顎、虛靈頂勁之感,初期舌頭用意念輕抵上顎(即上門牙後方齒肉),待一段時間後,即能感覺舌頭在調息的時候會自然吸上去,貼於上顎。所以這些要求,如果是在靜坐初期做要求,只會造成身體負擔、全身僵硬,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呼息,反而分散在身體上,這樣的靜坐,反而不易收到靜坐的效果,而使學生望而卻步,打消了靜坐的學習興趣,所以在初期靜坐時,讀者只需全身放鬆,脊樑正直而不用力,舌頭輕輕向上抵於上顎即可,要知以上要求只是靜坐後內觀之覺受,一般人誤以為是外觀的要求,實在差之千里,就好比佛家所謂拈花微笑,似笑非笑。常人來看,以為是微笑,所以要求學生要面帶微笑。其實似笑非笑是當一個人在全身放鬆,感覺氣息由臉部進出,臉部極度放空,此時心平氣和,在外人看起來,此人似笑非笑,感覺很棒而已,但如果就學些外表、皮毛,那是不對的、應該「體會」他體內深層的覺受。(其實初學者面帶微笑,也是放鬆心情的方法之一,但筆者看到很多人為了面帶微笑而露出來那種不自然的微笑,心有所感,在此提出說明,以免讀者被誤導,只要求皮毛外表的現象而忽略了內在的體會)。

靜坐時間的長短以自己的體會為原則,初期可較短而多次,每次五分鐘、十分鐘,慢慢延長至一小時或更長,筆者目前每天靜坐一小時(因還有許多外務),靜坐時以心來體會呼吸的長度、深度或氣息的流動,而減少妄念的執著。對於妄念不需過於恐懼,初學者以觀呼吸來避免妄念。(妄念人人皆有,筆者至今仍有許多妄念),待一段時日心性穩定時,若妄念再起,可以當觀眾看戲的方法去觀它,不要再把自己當成主角了。(有時在看電視劇或電影時,看到有些觀眾為了劇情太過投入而大叫、哭泣、憤怒,讀者是否也會呢?如果會,不妨再看一次,心情不要太投入,可以自己是導演、劇評人、記者等不同角色去看這部片子,就會有不同體會)。一段時間後,妄念再起,讀者即不會再受其所擾,而能繼續專注於靜坐調息之上。

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在演戲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,劇中有達官貴人,也有販夫走卒,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男女主角而賣力演完一生,演完後有人意猶未盡,想繼續再演續集,有人想變換角色,有人卻流連忘返,曲終人未散,心念仍在原劇裡戀戀不忘,讀者不妨跳脫出來,以旁觀者觀看鄰居、朋友、親戚演戲,再思考如果我是他,我會如何?慢慢心情即會沈澱下來,獲益匪淺。

在靜坐時為減除妄念,坊間教你可持咒、念佛號,觀呼吸等各種方法,讀者請瞭解,這些方法只是為了減少妄念而已,主要的目的是在自己體會內部的覺受,氣機的流動,氣息的進出,全身的放鬆、放空,增加自己的定力而已,所以讀者對這些方法也不用太過迷戀,以免又是另一沈迷於表象之外了。就好比有人每天念心經一百遍,以此自耀,可是它的功效卻不及用心體會心經一次有效。

靜坐的時候不要對著風吹,膝蓋最好用衣物遮蓋,以免遭受寒氣侵入,筆者以前夏天很喜歡穿短褲貪涼,但現在全身肌膚氣感較常人敏銳,可感受到天雖熱,但如果在睡覺、休閒沒有在運動的時候,仍有寒氣會從膝蓋侵入,睡眠時更會從腳上侵入,所以常跟一些人講,希望天熱也不要讓膝蓋外露,睡覺時腳也要遮蓋一薄被單,以免寒氣侵入,造成腰、膝酸痛。

下坐後先以雙手搓熱按摩全身:一、臉部按摩36下。二、頭部按摩36下。三、耳朵按摩36下。四、扣齒36下。五、後腰腎按摩36下。六、前面肚子、小腹按摩36下。七、肝臟按摩36下。八、脾臟按摩36下。九、心臟按摩36下。十、兩側胯骨按摩36下。十一、膝蓋按摩36下。以上按摩次數可隨自己的意增減為之,其意在於暖化活動筋骨、內臟器官。

以上所談靜坐,供讀者參考。在調息上最好天天為之,有空為之,長時間以靜坐為主,行、睡、站、坐有空時均可利用時間作三分鐘,五分鐘或更多時間的調息,使身心放鬆,日積月累,就能有所收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