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讀一些有關修行的書要先瞭解全盤要義,再去深究其內容,不可只在字裏行間推敲琢磨,就好比用手指著月亮告訴你這就是月亮,可是很多人卻在研究手指的形狀、衣服的顏色、皮膚的光滑老皺。有些人在研究經書時常常為了一些句子而去深入研究,然後指東說西,反而誤導讀者,尤其是談到氣、佛、禪等比較形而上的東西時,只能多用比喻的方式來形容,就好比瞎子摸象各有形容,我們總不能因為有瞎子說大象是扇子就去分析研究扇子吧!切記!切記!

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,也有是他的缺點,我們不能因為只看到他的缺點就忽略了他的優點而放棄學習,所以每個人要放寬心胸,體會別人的長處而學習之,這就是道在四週,處處留心皆學問,不斷的學習。

像筆者,高一時因 國文 老師上課提到要氣入丹田,就開始練習腹部呼吸,慢慢再看了不少有關調息靜坐的書,有時看電視或聽人演講覺得內容不錯,再拿來學習,慢慢的就感覺到氣的存在,不要執著於門戶之見或守著舊有的觀念而不知融會貫通食古不化。

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

在一般大學上課時,老師多會要求學生繳交論文,且規定字數在多少字以上,筆者初期極為抗拒,認為只要把功課學好,考試時寫好,考試成績得高分,為什麼要寫論文?因為筆者不喜動筆,尤其限定至少多少字數以上,更是反感,但礙於師命難違,只得翻閱各種相關書籍,東抄一點,西修一些,湊字交差了事。

  在學期前學校要求要作教學評鑑,也認為這是個人之事,常常看到很多老師,準備了大量的資料,可是上課的效果卻不好,而筆者自己雖然資料不多,可是上課卻很生動,學生也很捧場,所以也認為教學評鑑是無用的。

  可是在近年學習太極拳,後又開始教授太極拳時,才開始體會到這二句話的重要,因為它可以使自己思考自己的所學體會了多少,有那些地方有問題,就會去尋找答案,使自己進步,再來也能瞭解學生的程度到那裏,再因程度的不同而因材施教,畢竟國人提問,回答多流於形式,或實問虛答,或引用古人,前人用語而沒有發表自己真正的思想、體驗,或許是怕答錯而遭人恥笑,或許是害羞。

  但是我們在跟同學、同輩聊天的時侯就佷會發表自己的意見,而且往往堅持己見,認為別人是錯的,常常在辯論的時侯很激烈,這時就會引用各家名語作為自己論點的依據,並發表自己的看法,事後反而覺得穫益良多,雖然還是不認同對方所言。

  所以我們在修習調息,呼吸的時侯,要常去體會思考做了這些動作或事情後,有什麼樣的感覺或收穫沒有?如果沒有,又該怎麼辦?這樣才會進步,如果只是人云亦云,跟著做而不去體會思考,想到了又不去體驗,那麼就比較不會進步,筆者在學拳時就時常在體會內部的氣機流動,肌肉筋骨的放鬆,全身重量的下沈,所以外表看似動作緩慢,其實內心是非常忙碌的,常常一趟拳慢慢打下來卻滿身大汗,有些同學卻只是依樣畫葫蘆,跟著比畫,有時順便跟旁邊師兄師姐聊上兩句,心不在焉,當然進步緩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