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是練太極拳或練習調息,都要遵守「用意不用力,用意過度即是用力」的規矩,這是什麼含意呢?一般人練拳或調息, 常因 老師或書上要求外在規則而造成肌肉緊張,全身或局部身體僵硬,反而影響練習,例如靜坐時,老師要求收下顎、舌抵上顎、腰桿挺直、提肛,造成初學者神情緊張,而身體僵硬,無法達到練習的目的,進而全身酸痛,意志不堅的人就只有放棄轉而方求他途,可是不管你轉而學習任何練習,如果用力過度,還是會造成身體的不舒服,又再次放棄,其實這都是過於用力的結果。如果用意念過度,也會造成心理、身體的不自覺緊張,還是會影響到練習進而影響到身心的,所以讀者要注意。

  譬如打保齡球,如果用全身力氣去打,不僅身體容易僵硬,手容易受傷,球也不容易掌控而偏斜,如果用意念,全身放鬆,利用前進的衝力加上肢體擺動及腰部旋轉的力量反而力量較大,也容易命中目標,又如果雖然身體不很用力,得失心重,心理一直想我一定要贏,這局一定要全倒、要超越對方,等到打球的時候,就會感覺手虛腳軟,甚至冷汗直流,想奪佳績就比較難了.

  游泳也是一個好例證,在學習游泳的時侯,如果全身用力,反而身體往下沈,前進速度比較慢,如果全身放鬆,以意念帶動手腳,感受肢體的伸展,自己不僅感到很舒服,前進的速度也較快,也比較不會感到疲累,這就是用意不用力的最好證明。

  相信讀者都有參加比賽、或考試、或面試、或約見客戶、或上台演講、表演的時侯,如果得失心很重,心想我一定要成功,此時就會開始神情緊張,心跳加速、手腳冰冷不聽指揮,嚴重的人當場昏倒、或臉色發白、講話結巴、吃螺絲、手足無措,這樣如何能成功,達到目標?這就是用意過度的影響。

  相對的有些人一派輕鬆,把這些不當一回事,以隨緣方式,表現自我,其表現當然就是落落大方、神態輕鬆、面帶笑容、揮灑自如,當然能夠搏得大家的好感,成功的機率就比較大。所以我們在練習的時侯要以意使氣,以氣使力,不要用意及用力過度,才能有較進步的空間。

  從前有一群小和尚,在辯論佛經的意義時各有定見,僵持不下,大家便決定找住持老和尚評理,看誰有道理。在老和尚面前,甲和尚首先發言,慷慨論述一番,完畢後,老和尚說:「嗯!有理、有理。」,乙和尚不甘示弱,也立即站起來把自己的看法也講了一遍,老和尚也說:「有理!有理!」大家就覺得奇怪了,丙和尚就問老和尚說:「師父!您說甲和尚有理,又認為乙和尚有理,到底是什麼道理?」老和尚回答說:「有理!有理!」其實每個小和尚因解讀不同,認知不同,同一件事當然解讀不同,所以每個人的看法都對,大家的看法集合起來,才是事情的真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